6月28日,凯德集团打包6个来福士卖给平安人寿,作价96亿元。再往前一周,“包租公”潘石屹将SOHO91%股权出让给黑石集团,交易价30亿美元。6月7日,和谐健康以90.6亿元收购北京SK大厦。22天内,三笔商业地产领域的大宗交易,合计约380亿元,如此密集且高标的交易,这在业内并不多见。但背后的信号是,险资、资产管理等机构正在出击的商业地产资产,且付出的代价并不高。
“从大宗物业交易表现来看,虽然交易市场周期变长,但在自用、投资双轮驱动下,市场活跃度并未下降,投资者仍对市场优质项目保持高度关注。”6月24日,在第三届商业地产品牌建设论坛上,全房地产商会副秘书长、房讯网董事长刘凯向《证券日报》等媒体表示,无论是自用抑或投资,写字楼依然是商业地产投资者的首选。
正如刘凯所言,作为房地产的细分领域,购物中心、写字楼、产业园是承载区域经济发展和专业转型的重要载体,但剔除区域市场高热现象,从全国整体市场来看,当前商业地产连续多年处在供应高峰,推动空置率走高和租金(售价)水平下降。
这一“高”一“降”之间,即便是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办资产,加上一流的运营商,似乎也承受不住运营回报率低与资金沉淀之重的压力,急于退场寻求“落袋之安”。当下的商业地产到底怎么了?带着这样的思考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试图通过采访和研究探寻当下商业地产市场的真相。
三个突出问题
从市场规模来看,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,近十年商办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10%;截至2020年,商业营业用房面积为29亿平方米;保守估计,若2021年房地产总销售规模为17.5万亿元,其中住宅14.3万亿元,商办地产约为2.6万亿元。
当然,存量商业地产规模更是巨量的。“2021年全国估计有7亿平方米写字楼,产业园约170亿平方米,拥有大量的存量资产。”木棉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闵杰向《证券日报》表示,其
不难看出,以上“
房讯指数研究院在《2021商业地产100强研究报告》中指出,当下商业地产市场存在三个突出问题,一是整体新增供应量大,长期闲置资产影响可持续发展;二是新增商业、产业、办公需求严重不足,无法支撑如此大规模的供应量;三是商业地产市场中出现产业发展和甲级写字楼错配现象。
三个方向转变
“虽然短期巨量的供应和存量去化依旧是市场需要面对的考验,但商业地产长期向好局势未变。”全房地产商会副秘书长、房讯网董事长刘凯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随着国家金融开放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,写字楼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,行业深度运营和创新趋势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。
在刘凯看来,商业地产不仅在市场端实现了快速恢复,商业地产企业端也积极调整战略,以运营、轻资产和智慧科技赋能行业发展,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满足消费内循环趋势,从而进入高质量发展的“新赛道”。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下,商业地产市场发展正在出现
多数业内人士一致认为,产业地产未来发展将面临
与此同时,随着首批九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火爆发售,酝酿十年有余的公募REITs终于诞生。公募REITs打通商业地产“投、融、建、管、退”全生命周期发展模式,同时为投资者打开了商业地产投资的大门。